
Image Source: pexels
投資者對上証與恒生指數在經濟波動下的表現非常關注。
上証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組成。這些公司來自多個行業,包括金融、能源、製造、消費品和科技。上証指數不只包含大型企業,也有不少中小型企業。這種組合反映中國經濟的多元發展。上証指數的成分股數量較多,能夠代表中國本土市場的整體表現。
恒生指數主要由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最大型藍籌股組成。這些公司多數來自金融、地產、公用事業和科技行業。恒生指數成分股數量較少,但市值較大。這些企業多數有國際業務,經營規模龐大。恒生指數強調穩定和抗跌能力,適合尋求穩健投資的投資者。
| 指數 | 成分股數量 | 主要行業分佈 | 市值結構 | 權重分佈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上証 | 約500 | 金融、能源、製造等 | 大中小型企業並存 | 市值加權 |
| 恒生 | 約80 | 金融、地產、公用事業 | 以大型企業為主 | 市值加權 |
上証指數市值結構較為分散,中小型企業佔有一定比例。恒生指數則以大型企業為主,權重集中在少數龍頭公司。這種差異令上証指數在經濟波動時波動性較高,而恒生指數則表現較為穩定。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指數。
小貼士:上証指數適合希望參與中國經濟多元發展的投資者,恒生指數則適合偏好大型藍籌和穩健回報的人士。

Image Source: pexels
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亞洲股市造成嚴重衝擊。上証指數在2007年高位超過6,000點,至2008年底跌至約1,800點,跌幅超過70%。恒生指數同樣受影響,從約31,000點下跌至約13,000點,跌幅超過50%。這段時期,兩個指數都出現大幅波動。上証指數因為市場結構較多元,部分中小型企業受衝擊更大。恒生指數則因大型藍籌股佔比高,跌幅雖然大,但部分香港銀行和地產股表現較為穩定。
小知識: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,美元(USD)對人民幣和港元的匯率波動明顯,影響資金流向和投資信心。
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,全球經濟活動大幅減慢。上証指數在2020年初短暫下跌,最低跌至約2,600點,之後隨中國經濟復甦,全年收復失地並錄得正回報。恒生指數則在2020年初跌至約21,000點,全年波動較大,復甦速度較慢。科技股在這段時間表現突出,帶動恒生科技指數上升。
| 時期 | 上証指數跌幅 | 恒生指數跌幅 |
|---|---|---|
| 2020年初 | 約-13% | 約-16% |
| 2020年底回升 | 約+14% | 約+3% |
疫情時期,兩個指數都受到政策支持和資金流入的正面影響。上証指數因中國經濟活動較快恢復,表現較為強勁。恒生指數則因國際資金流動和香港本地經濟壓力,波動性較高。
除了金融危機和疫情,其他重大事件也會影響兩個指數。例如2015年中國股市大幅波動,上証指數在短時間內由5,100點跌至3,000點,跌幅超過40%。恒生指數同時受影響,但跌幅較小,約20%。2019年中美貿易戰期間,兩個指數都出現明顯下跌,但在經濟數據利好時,兩者常常同步上升。例如2021年中國出口數據強勁,兩個指數都錄得明顯升幅。
提示:重大經濟事件發生時,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和市場情緒,靈活調整投資組合。
政策環境對上証和恒生指數有明顯影響。中國政府經常透過調整貨幣政策、暫停IPO或釋放流動性來穩定市場。例如,2月份中國暫停IPO,中央銀行釋放流動性,改善市場資金面,令股市表現回穩。歷史數據顯示,春節後超過六成年份上証指數錄得“開門紅”,2月平均回報達2.8%。這些政策措施有助提升市場信心,推動指數上升。香港市場則較受國際政策及監管影響,當美國或歐洲推出新政策時,恒生指數波動會加劇。
小貼士:投資者可留意政策公佈時間,捕捉短期市場機會。
資金流向直接反映市場熱度。當大量資金流入某些股票,如中電廣通、東軟集團,這些股票的換手率會超過1000%。資金流入數據和換手率可以量化市場偏好。上証市場中,資金流向往往受政策和經濟數據影響。恒生指數則受國際資金流動影響較大,當外資流入香港市場,恒生指數容易出現上升。
信用利差反映市場對風險的評估。當信用利差擴大,代表市場風險偏好下降,資金傾向流向低風險資產。上証市場中,信用利差變化會影響中小型企業股票表現。恒生指數則因大型藍籌佔比高,受信用利差影響相對較小。投資者可透過觀察信用利差變化,判斷市場風險情緒。
國際經濟環境對恒生指數影響明顯。當歐美股市大跌,亞太股市會同步下挫。例如,歐美市場波動時,恒生指數短期下跌2.89%。上証指數則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小,但在全球資金流動或國際事件發生時,仍會出現波動。國際因素包括美國利率政策、全球經濟數據及地緣政治事件。
注意:ETF產品讓投資者更容易分散風險。選擇追蹤上証或恒生指數的ETF,可根據個人風險偏好靈活配置資產。

Image Source: pexels
上証指數與恒生指數在經濟波動下各有不同的風險特點。上証指數因為包含大量中小型企業,當市場信心不足或政策收緊時,波動幅度會明顯加大。恒生指數則以大型藍籌股為主,雖然抗跌能力較強,但在國際資金流動劇烈或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時,仍會出現大幅波動。2008年次貸風暴期間,美國聯準會連續升息,導致全球市場動盪,恒生指數和上証指數都經歷大幅下跌。這些案例顯示,系統性風險會同時影響兩地市場,但成分結構不同,導致跌幅和回復速度各異。
注意:信貸違約率上升時,市場風險偏好下降,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策調整和市場情緒。
經濟波動雖帶來風險,但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投資機會。根據近期市場數據,上証指數上漲8.1%,滬深300指數上漲7.23%,中小板及創業板漲幅分別達13.46%和11.8%。市場風格由中小盤成長股轉向大盤藍籌股,這一變化受監管政策及中港基金互認等因素推動。投資者可關注以下板塊:
湘財證券及平安證券的策略報告指出,政策支持和行業景氣度提升,為這些板塊帶來增長動力。雖然相關分析主要聚焦於A股市場,但恒生指數中的大型藍籌股亦受惠於資金流入和政策利好。
投資者在面對經濟波動時,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指數或ETF產品。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調控提供了重要參考。升息時,市場資金成本上升,股市波動加劇;降息則有助於資金流入,推動股價回升。2015年及2019年,聯準會根據經濟狀況靈活調整政策,市場反應明顯。投資者可參考以下建議:
小貼士:利用ETF產品可有效分散風險,並根據市場環境調整投資策略,提升資產配置靈活性。
上証指數與恒生指數在經濟波動下表現各有特點。上証指數波動較大,反映中國市場多元發展。恒生指數以大型藍籌為主,抗跌能力較強。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指數或ETF產品。
建議定期檢視市場數據,靈活調整資產配置,提升投資決策質素。
上證指數代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多元企業。恒生指數則以香港交易所的大型藍籌股為主。兩者反映不同市場特性。
投資者可透過ETF產品參與,最低門檻約為100美元(USD),實際金額視乎ETF價格及匯率變動。
上證指數波動較大,受政策和經濟數據影響明顯。恒生指數因大型企業佔比高,抗跌能力較強,但仍會下跌。
投資者可同時配置兩者,分散風險。這樣有助捕捉中國及香港市場的不同增長機會。
ETF產品交易靈活,費用較低。投資者可根據市場情況快速調整資產配置,提升資金運用效率。
2025年指數投資面臨匯率風險及高匯款費用,跨市場交易需管理多帳戶及開海外帳戶,增加複雜性。BiyaPay助您優化投資,單一賬戶支持美股與港股交易,涵蓋恒生指數ETF,不需要開海外帳戶。國際匯款手續費低至0.5%,搭配实时市场汇率兌換降低匯率損失。全線上開戶數分鐘完成,无任何費用。
5.48%年化收益理財產品超越銀行定存,增值閒置資金。在新西蘭(FSP)、美國(MSB)合規註冊,受新、美監管機構監督。立即加入BiyaPay,提升指數投資回報!現在註冊,加速2025年財富增長!
*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 BiyaPay 或其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法律,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,也不能替代财务顾问或任何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。
我们不以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形式陈述,保证或担保该出版物中内容的准确性,完整性或时效性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