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Image Source: pexels
虛擬銀行近年成為香港金融市場數碼化的重要動力。香港金管局推行「金融科技2025」策略,促使超過40間銀行參與數據基建,處理約19,000宗貸款申請,批出約21.8億美元(以1美元兌7.8港元計)信貸。人工智能、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及虛擬資產法規推動,令銀行審批效率提升,市場競爭加劇,數碼化轉型步伐加快。

Image Source: unsplash
2024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檢討報告,指出虛擬銀行已成功實現政策目標,並與傳統銀行建立公平競爭環境。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,依靠數碼平台運作,顯著降低營運成本。這種模式促使整個行業重新思考資源分配與服務流程。傳統銀行也積極推動數碼轉型,86%已採用金融科技方案,提升營運效率。
數位轉型帶來多方面效益:
- 數位領先銀行的市盈率(P/E Ratio)比落後者高2.6%,股東權益報酬率(ROTE)高4%。
- 數位銷售額由40%增至70%,遠高於落後者的8%至17%。
- 國泰金控及國泰世華銀行透過引入大數據、AI及自動化流程,提升客戶體驗與創新能力,屢獲國際獎項肯定。
虛擬銀行專注於線上服務,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,並以數據分析優化產品設計。這種靈活性推動香港銀行業務模式持續革新。
虛擬銀行進入市場後,帶動傳統銀行加速數碼化步伐。雙方在產品創新、服務體驗及成本結構上互相影響。傳統銀行利用AI技術提升詐欺檢測效率,58%大量應用,32%部分應用。AI自動化日常任務,令銀行營運更高效。
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不僅競爭,亦有合作空間。例如,部分傳統銀行與虛擬銀行共享金融科技基礎設施,推動行業標準化。這種競合關係促進香港金融市場持續創新與發展。
人工智能技術正快速改變香港虛擬銀行的服務模式。生成式AI推動個性化服務,協助銀行根據客戶行為數據設計產品。智慧AI聊天機器人提升客戶滿意度,能即時回應查詢。AI技術亦應用於反洗錢及詐騙偵測,能自動分析交易模式並發出警示。雲端解決方案加速AI部署,讓銀行更靈活地引入創新工具。根據2024年數據,全球金融科技市場中AI規模約為440.8億美元,預計2029年將增至508.7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達2.91%。McKinsey估計,全面實施生成式AI,銀行業每年可創造2000億至3500億美元的額外價值。香港銀行積極採用AI於信用評分、客戶關係管理及貸款承保流程,提升營運效率與風險管理能力。
AI技術不僅提升服務效率,還強化數據治理與合規性,協助銀行保持競爭優勢。
區塊鏈技術為虛擬銀行帶來更高的交易透明度與安全性。其分散式資料庫和不可篡改特性,確保所有交易紀錄即時可追蹤。智能合約結合異常交易偵測,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與風險控管。香港政府積極推動虛擬資產及區塊鏈發展,加快虛擬資產平台牌照審批,並與科技企業如微軟合作,建構企業級虛擬資產交易基礎設施。區塊鏈促進跨行業資料交換,提升金融交易安全與效率。2023年多家銀行已採用AI與DLT技術於信用風險管理及投資建議,推動普惠金融與創新。
香港金管局積極推動虛擬銀行健康發展。2025年,金管局發表第二份虛擬資產政策宣言,明確支持金融科技創新。監管沙盒計劃讓銀行在受控環境下測試新產品,降低市場風險。多家香港銀行利用沙盒試行AI信貸評分及區塊鏈支付,提升服務效率。政策宣言強調可持續發展,鼓勵銀行採用綠色金融方案。政府亦加快虛擬資產平台牌照審批,推動合規經營。根據最新數據,2024年香港虛擬銀行總資產已突破30億美元(以1美元兌7.8港元計),顯示政策支持成效顯著。
金管局政策為市場帶來三大好處:
- 提升金融創新速度
- 強化市場信心
- 保障消費者權益
監管機構重視市場穩定與創新平衡。金管局要求虛擬銀行建立嚴格風險管理框架,包括資本充足率、網絡安全及反洗錢措施。香港銀行普遍採用AI監控交易異常,及時發現可疑活動。部分銀行引入多重身份驗證,保障用戶資金安全。監管部門定期審查銀行合規情況,確保所有業務符合國際標準。2024年,香港虛擬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6%,高於國際最低要求。這些措施有效降低金融風險,維護市場穩定。
專家建議,銀行應持續投資於數碼安全及合規科技,提升風險應對能力,確保行業可持續發展。

Image Source: unsplash
虛擬銀行積極應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,提升用戶的數碼體驗。客戶可以隨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申請貸款、開立賬戶或進行支付。這些服務無需親身到分行,節省大量時間。以香港某虛擬銀行為例,客戶只需上載身份證明文件,系統便能自動完成身份驗證。AI聊天機器人全天候回應查詢,協助解決常見問題。根據2024年數據,香港虛擬銀行平均貸款審批時間縮短至10分鐘內,遠快於傳統銀行。用戶界面設計簡潔,方便不同年齡層使用。多數虛擬銀行亦支援多種貨幣轉賬,並以1美元兌7.8港元計算,方便國際交易。
專家指出,數碼便利已成為香港銀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,提升了整體客戶滿意度。
虛擬銀行推動普惠金融,讓更多市民享有基本金融服務。傳統銀行對低收入或信用紀錄不足的客戶設有較高門檻。虛擬銀行則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,評估客戶還款能力,為不同背景人士提供量身訂造的貸款方案。這種做法有助提升金融包容性。部分香港虛擬銀行推出低費用或零月費賬戶,減輕基層市民負擔。銀行亦重視數據安全,採用多重加密技術,保障用戶資料。根據2024年調查,超過70%受訪者認為虛擬銀行提升了他們對金融機構的信任。
虛擬銀行積極參與綠色金融,推動可持續發展。多家銀行結合ESG理念,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碳權交易透明度。例如,BCT代幣及Creol區塊鏈碳權交易平台,支持亞馬遜雨林碳抵換專案,讓企業及個人更容易參與減碳行動。台灣銀行業針對綠色專案貸款,融資金額超過2,587億美元(以1美元兌7.8港元計),鼓勵企業投入綠能及減碳建設。保險業亦推出綠色車險及住宅險,透過科技串接數據,推動節能減碳。虛擬銀行結合Web3及穩定幣生態圈,為綠色金融產品帶來更多創新應用。
綠色金融產品有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,提升品牌形象,同時推動香港邁向低碳經濟。
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科技樞紐,積極與新加坡、倫敦等地展開跨境合作。新加坡金管局透過監理沙盒及金融科技節,吸引超過1,000家金融科技公司進駐,強調生態系統合作。英國金融監管機構FCA的監理沙盒涵蓋區塊鏈支付、RegTech及反洗錢等領域,推動多國公司合作。香港金融科技公司數量超過600家,涵蓋移動支付、跨境理財及虛擬資產交易。過去五年,香港政府投入逾1500億港元(以1美元兌7.8港元計)支持創新科技發展。雖然香港在政策開放及人才儲備方面仍有挑戰,但虛擬銀行透過金融科技推動跨境支付、數位資產及Web3應用,展現強大競爭力。
虛擬銀行於2025年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數碼化,提升創新能力。這些銀行促進普惠金融,讓更多市民享有金融服務。綠色金融和Web3生態圈發展,帶動可持續經濟。專家建議,業界應持續加強政策創新,推動跨境合作,並完善虛擬資產監管,確保香港保持國際競爭力。
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,全部服務均在數碼平台進行。這種模式降低營運成本,提升服務效率。香港多家虛擬銀行已採用此模式,推動行業創新。
香港虛擬銀行採用多重身份驗證、加密技術及AI監控異常交易。金管局要求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國際標準,2024年平均達16%,保障用戶資金安全。
虛擬銀行利用AI和大數據,為低收入或信用紀錄不足人士設計個人化貸款方案。部分銀行提供低費用或零月費賬戶,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。
多家虛擬銀行結合區塊鏈技術,提升碳權交易透明度。銀行亦推出綠色貸款及保險產品,支持企業和個人參與減碳行動,推動可持續發展。
香港虛擬銀行積極與新加坡、倫敦等地合作,推動跨境支付及Web3應用。這些合作有助提升金融科技競爭力,促進國際資金流動。
傳統銀行服務成本高、流程繁瑣,限制靈活投資與跨境轉賬效率;而綠色金融參與門檻高則獨立制約可持續投資需求。BiyaPay作為一站式金融平臺,無需繁瑣手續即可實時參與美港股及綠色金融投資,簡化全球資金管理。平臺匯款手續費低至0.5%,覆蓋190多個國家,資金當日到賬。其靈活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達5.48%,利息每日自動存入,支持隨存隨取,還能實時兌換30多種法定貨幣與200多種數位貨幣,通過KYC認證保障交易安全。
現在就來體驗BiyaPay 開啟全球投資之旅!加入BiyaPay 輕鬆實現高效資金管理!
*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 BiyaPay 或其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法律,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,也不能替代财务顾问或任何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。
我们不以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形式陈述,保证或担保该出版物中内容的准确性,完整性或时效性。